就在上月,身为目前全球最为炙手可热的新能源车企,特斯拉正式公布了Q3终端成绩单。其中,位于全球累计生产新车43.05万辆,同比增长18%,但却低于之前外界预估的46万辆。
与之对应,位于全球累计交付新车43.5万辆,同比增长27%,环比下滑6.7%,依旧低于之前外界预估的45.6万辆。
至于两项关键数据,双双展现出“颓势”的原因,其官方解释道:“考虑新车型的制造需要,公司按计划对产线进行了升级改造,所以过去三个月有计划的进行停产。”
更具体而言,主要集中在上海与得州工厂,前者主要针对Model 3换新版,后者则为了电动皮卡 Cybertruck。实际上,早在Q2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,马斯克也曾为Q3的产销量提前打下“预防针”。
不过,面对上述结果,作为旁观者依旧想说:“除了一些内在的不可抗力,外在大环境的冲击同样不可忽视,特斯拉独孤求败的日子俨然过去了。”
而产销双双走跌,最终也反馈到了其Q3财报上。从几项数据中,能够感受到反噬效应还在继续。
作为论据,Q3特斯拉总营收为233.5亿美元,同比增长9%,环比下滑6%;GAAP口径下净利润为18.53亿美元,同比下滑44%。
与此同时,备受关注的整体毛利率再度不及预期,Q3仅达到17.9%。相比之下,今年Q2这一数值还有18.2%,去年Q3则为25.1%。而汽车毛利率则从Q1的19.3%,下降至Q3的15.7%。
当然,开篇花费较大精力,详细阐述特斯拉Q3成绩单的根本原因,还是想要更好的引出今天文章的主角——比亚迪。因为就在近日,其同样正式公布了Q3财报。
首先,值得分享的是,共售出新车82.4万辆。更为重要的是,纯电动乘用车共售出43.16万辆,环比增长23%,占总销量的52.4%。
单论这一项数据,已经无限逼近特斯拉。并且不要忘记,插混板块也是比亚迪手中握有的“绝对王牌”,DM-i的认可度还在进一步攀升。
有了上述利好的支撑,Q3比亚迪成功实现营收人民币1621.5亿元,同比增长 38.5%;归母净利润达到人民币104.1亿元,同比增长 82.2%,平均日赚约1.13亿元。并且按照目前的汇率折算为美元后,同样已经非常逼近特斯拉平均日赚约1.13亿元。
而基于大打特打价格战的背景下,比亚迪Q3汽车毛利率继续走高至 22.2%,今年Q1、Q2该项数据分别为 20.7%、21.6%。无需任何怀疑,仅论单车吸金效率上,其已经战胜了特斯拉。
写到这里,不禁想起去年年初,王传福所说的那段话:“我们凭借刀片电池、DM-i超级混动、e平台3.0等颠覆性技术,坚持纯电动和插电混动两条腿走路,即将迎来技术、产品和市场的爆发。”
此刻,显然得到很好的应验。
而不久前发布的Q3业绩预告中,比亚迪官方表示:“2023年第三季度,新能源汽车行业延续良好的增长势头,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创下历史新高,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。尽管第三季度行业竞争加剧延续,公司凭借不断提升的品牌力、持续扩大的规模优势和强大的产业链成本控制能力,公司盈利持续向好。”
的确,就曾经屡次分析过的那样,从企业本身来看,无论是垂直供应链端,还是成本管控端,还是产品推新端,还是技术研发端,甚至销售网络端,如今比亚迪的每一步都在不断累积过后,纷纷踩中了正确的节点,所以才能在大多数车企叫苦连连、赔本卖车、艰难求存的背景下,赚个盆满钵满。
但是挑战依旧明晃晃的摆在那里,比亚迪必须直面的是,想要继续增加毛利率,通过降低成本、压榨制造端来实现的空间已经变得愈发有限,那么想尽办法提升单车均价无疑成为了更好的解法,顺势巨大的压力抛给了腾势、方程豹、仰望。
换言之,接下来如何品牌冲高,将是比亚迪能否迎来更大质变,彻底超越特斯拉的关键要素。
至于文末,则想抛出王传福另外一段观点:“当下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,不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,车企在未来3-5年如果没冲上去,就没机会了。并且未来3-5年,车市整体或不同细分板块会持续开打价格战。”
可以肯定的是,竞争远比想象中的残酷。即便对于比亚迪而言,也绝对没有什么岁月静好、沾沾自喜。
最后,想要分享的是,根据安信证券在其发布的研报中预测,比亚迪2023-2025年归母净利润有望分别达到320.1亿元、417.4亿元以及503.5亿元。
还是那句话,“谁说卖电动车不赚钱?”